烂漫行摄 | 德国人在青岛到底干了什么!
青岛近代史上先后历经德、日、美三代帝国主义统治,经过百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欧式建筑特别是德国建筑为主要特色的城市建筑艺术文化景观,包括德国青年派、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以及拜占廷、折中主义等建筑风格,体现了欧洲近现代建筑艺术美学倾向。
青岛的德式建筑,不仅是一道特别的风景,更是属于这座城市的时光记忆。
胶澳总督官邸旧址(也称青岛德国总督官邸、迎宾馆、提督楼),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龙山路26号,1908年建成,原是德占青岛时期胶澳总督官邸,现辟为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
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德国威廉时代的典型建筑式样与青岛风格派手法相结合,是一座典型的古堡式建筑。
德国胶澳警察署旧址位于湖北路29号,原为德国胶澳警察署,现为青岛市公安局。
该建筑一改行政建筑威严的传统风格,采用德国乡村教堂的形式,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德国民族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一种和蔼亲切的感觉。
德国驻青岛领事馆旧址,位于青岛路1号,建于1912年,二战时期曾为青岛惟一的外国领事馆。
1947年孔子后裔孔士劝、孔令朋等买下共有,1986年时任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的孔令仁将该房捐赠给青岛市人民政府,后辟为青岛南园孔子纪念馆。
胶澳欧人监狱旧址,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常州路25号,建成于1900年,系德国占领青岛时用来关押犯罪的德国人和其他欧洲人,时称“欧人监狱”。
其作为监狱(看守所)的历史一直延续至1995年,为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殖民地监狱。现为集监狱建筑群和司法文物收藏为一体的青岛德式监狱旧址博物馆。
位于江苏路15号的基督教堂是中世纪古堡风格的优美建筑,教堂内可容千人之众,装饰精美典雅,是青岛最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建筑之一。
天主教堂位于浙江路15号,旧称圣弥爱尔大教堂,建于1934年。
立面属于仿哥特式和罗曼式的折衷,所有的大小窗户都以《圣经》中的故事为题材的彩色玻璃图案拼成,是中国最大、最高、最原汁原味的欧洲风格天主教堂,现在也成为当地新人拍婚纱照的不二圣地。
青岛邮电博物馆位于市南区安徽路5号,是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始建于 1901年,是青岛现存最早的邮电营业楼。
青岛火车站始建于1900年1月,是纯粹的德国文艺复兴风格建筑,也是坐火车来青岛的游客看到的第一张城市名片。
老火车站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后,于 1991年实施扩建,将德建老站基本拆除,在原址改造重建,基本保留了原来的风貌。
小青岛灯塔位于青岛湾内小青岛最高处,始建于1890年,1915年启用,是船舶进出胶州湾、青岛湾的重要航标,现由交通部青岛海监局航标处使用。
每当暮色四合之时,灯塔吐辉,波光摇曳,构成绝妙夜景,被誉为旧时青岛十景之“琴屿飘灯”。
漫步在青岛的大街小巷中,常与风格独特的德式建筑不期而遇,它们有的身世显赫,有的则叫不上名字。
1913年《香港每日新闻》对青岛的报道中说道:“从海上眺望青岛城,只见其座落在一片旖旎风光之中。其建筑整齐美观,重重红色屋顶跃动于层层翠绿之中,令人心旷神怡。这景色简直像是德国的一个小小剪影,这剪影在移植过程中变得愈加完美。”
这些建筑物静静地驻在原地,见证着厚重的历史,述说着城市的记忆。